​杨振宁老来得子(杨振宁又喜得贵子图片)

2023-12-20 08:14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杨振宁老来得子(杨振宁又喜得贵子图片)

翁帆为97岁杨振宁产下一子是真的吗(科学巨人杨振宁如今97岁)

都说科学发展推动世界发展,其中数理化更是作用巨大,而物理学则算是我国几千年文化发展中曾不受重视的一门学科,早在西方用武器轰开开国门以前,中国几乎只有工匠,就连数学家也少之又少,更不要说物理学家了。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在全球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科技进入了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开始留学西方,越来越多的华人物理学家在世界上著名,我国的物理学也在短短几十年间突飞猛进。而杨振宁可以算是最为著名的华人物理学家之一了,虽然他获得了无数荣耀,但对于教育子女,却与寻常父亲无异,严厉,伟大,又平凡。

名门高徒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从小他便在学术氛围浓郁的家庭成长。杨振宁在四五岁的时就已经能读书识字,八岁与父亲一同到清华园生活,从小耳濡目染,对知识充满好奇,这也为他此后的成功所奠定了基础。 长大后的杨振宁一举考取西南联合大学的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

作为研究生学习了一段时间过后,杨振宁便以优秀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去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的机会,并且成为了著名的爱德华·泰勒教授的学生,并顺利考取博士后学位,开始从事高等研究所工作。

常人眼中的杨振宁,大多数人想到应该会是这两件事:诺贝尔奖得主,以及娶了比自己小50岁的妻子。然而事实上杨振宁的一生远比这些丰富,他提出了一系列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凝聚态理论和方法对世界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杨振宁的科技贡献毫无疑问是不可估量的,他将中国物理发展推到一个新的台阶。 与杨振宁同时期的钱学森、邓稼先等回国为两弹一星事业奉献出一切,而杨振宁则可以算是接过继续延续他们科研精神,让中国的科技更加先进的人。

长子光诺

在杨振宁出国留学前,曾在大学当过一段时间数学代课老师,在这段时间中他遇见了人生中第一任妻子,那就是杜致礼。杨振宁一眼就被她出众气的质所吸引,杜致礼也对这位年轻有才的老师欣赏有加,可碍于当时俩人的师生关系,直到杨振华去留学两人也没有点破这层关系。直到5年后, 机缘巧合下杨振宁和杜致礼再次相遇,杨振宁此时不愿再错过机会,于是大胆地向杜致礼表白爱意,杜致礼也欣然接受了,俩人在一起后不久便举办了婚礼。

婚后的杨振宁和杜致礼十分恩爱幸福,结婚第二年杜致礼便怀孕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按照中国的传统,长子出生需要请祖父为这个孩子取名,杨振宁父亲起了"光诺"这个名字。 可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两年之后杨振宁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大家都说是因为儿子光诺的出生为杨振宁带来了如此好运,让杨振宁一定要好好宠爱光诺。

虽然父亲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而杨光诺却从未对父亲热爱的物理有什么特别的感兴趣,反而对那个时候刚兴起的计算机互联网热潮情有独钟。而杨振宁作为父亲,自然是没有阻拦儿子的爱好,反倒是十分支持儿子的喜好和选择。正是因为父亲的如此支持,杨光诺也不负众望的顺利考入美国密歇根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也非常顺利的从事了自己喜爱的计算机行业工作。

次子与小女儿

杨振宁的小儿子名叫杨光宇,虽然他的性格与杨振宁最为相像,但是杨光宇在事业的选择上却和哥哥一样,选择了自己喜好的其他专业,对父亲的物理事业同样也是兴趣也不大。而他选择的则是化学专业,毕业于,及后前往加拿大升学,在 大学毕业之后开始从事自己喜爱的化学研究工作。

虽然杨光宇主攻的是化学专业,但是其中很值得一提的是,杨光宇对行星也有很深的探索研究,他甚至拥有着一所名为"沙漠之鹰"的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私人天文台, 还发现了多达2000多颗小行星,是在全球业余小行星搜索者中排行第二的存在, 他在业界知名度也很高,杨光宇也会定期把他观测行星的记录撰文,发表于香港的一些天文会社刊物和报纸中供读者了解。

而杨振宁最宠爱的小女儿名叫杨又礼,是个一出生就被全家人捧在手心的存在,作为杨振宁最宠爱的掌上明珠,她从小开始便接受西方教育,不仅精通多国语言,还一直有个救死扶伤,帮扶众人的愿望, 于是杨又礼开始踏上了学医之路,长大后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名关爱病人的好医生。

82岁忘年恋

本来这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可惜杨振宁第一任妻子杜致礼在陪伴了他53年后就不幸的因病去世了,在妻子去世时隔一年后,杨振宁在饱受质疑争议的情况下迎娶了与自己相差54岁的第二任妻子翁帆,28岁的翁帆嫁给当时82岁的杨振宁,这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而 杨振宁却和翁帆却坚持在一起,杨振宁还说翁帆"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 如今在不少的质疑声中,他们俩却已携手走过了 16年人生。

在2017年时,95岁高龄的杨振宁正式恢复了中国国籍,终于再次成为了中国公民。虽然早年受到了各种国际形势的影响杨振宁曾被迫加入了美国国籍,但因他的爱国之心,他从未忘记祖国,所以他回来了。因为杨振宁恢复国籍这一举动,许多美籍华人学者受到影响纷纷回国探亲,立志为祖国的科技建设作出贡献。

回国后,杨振宁先生也并没有停歇,而是一直投身于物理研究和科技教育,为国家引进了很多的高端人才。 毫不夸张的说,杨振宁先生其实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物理研究和科教事业。 杨振宁回国后,为了国家的科研事业甚至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捐献给了国家,没有留给儿女们一分一毫。

杨振宁的三个孩子虽然都没有子承父业,走上父亲物理研究的道路,但受父亲的影响也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小成就,他的三个孩子在父母的熏陶下拥有着各自的天分,杨振宁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并没有刻意去培养孩子们必须成为"物理学家",而是选择了尊重孩子们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们去做自己真的喜欢的事情。如今杨振宁先生虽然没有给儿女们留下什么物质上的财富,但却把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宝贵的爱国精神传承给了孩子们。

往期精选:

海上漂流133天,饿到濒死,过往船只见其中国人:断然离去

臧天朔的最后时光:话越来越少,患癌后不愿亲友探望

女子用100万的房子换一螃蟹后,房价涨到800万,专家:你赚大发了

科学巨人杨振宁如今97岁,至今生育3个子女,现状如何?

杨振宁是科学巨匠,诺贝尔奖得主,他在物理学方面做出的贡献非常的巨大,大家敬佩他的成就的同时,也愿意津津乐道的谈起他娶了28岁的妻子翁帆一事。杨振宁和病逝的妻子一共生育了三个子女,大儿子杨光诺现在美国做计算机工程师,二儿子杨光宇从事科研工作,小女儿杨又礼成为了一名医护人员。

1、杨振宁一辈子做出的贡献非常的巨大

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他在物理学方面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到目前为止,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等世界顶级的研究机构都邀他前来授课,为他预留了席位。杨振宁教授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是科学的巨人。杨振宁教授从美国回来以后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为中国的科学研究事业做出贡献。杨振宁教授出生于书香门第,后来跟随父亲去了厦门,又辗转到北京,昆明,后来结识了他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杜致礼。53年的幸福陪伴,最终妻子因病离世,剩下了杨振宁教授孤单一人,后来遇到了28岁的翁帆,二人结婚。

2、三个儿女现在都在美国

杨振宁教授的大儿子叫杨光诺,从小到大特别喜欢计算机,后来考入了密歇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就是计算机工程师的职业。二儿子叫杨光宇,他非常喜欢宇宙星象学,最终投身于化学行业,以后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这是一个高学历的人。女儿叫杨又礼,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白衣天使,长大以后也是报考的医疗专业,成为了一个医护工作者。杨振宁教授和他的妻子对儿女采取的民主的教育方法,没有刻意的想把孩子们培养出科学家,只是想让他们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如今,杨振宁教授也是97岁高龄的老人了,让我们一起祝他健康长寿吧。祝福他的三个子女生活的幸福,继承他们父母对他们的愿望,过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最幸福的事。 

杨振宁与翁帆有孩子吗(杨振宁与翁帆现身证实)

杨振宁作为物理学界的元老级别的人物,他在物理学的地位非常高,是一个物理奇才,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在物理学界赫赫有名,在娱乐圈的名气丝毫不逊色于物理成就。因为“老夫少妻”的他,引来了很多争议!杨振宁和翁帆被人称为“爷孙恋”,因为两人年龄相差54岁,差了足足有两辈人,所以很多人一开始并不看好这段婚姻,认为两人各有所图,杨振宁图色,翁帆图名和利。

但是两人依旧坚持走到一起,领结婚证,拍婚纱照,完全不在乎世人的眼光。网友还调侃,如果你开车经过幼儿园的时候,千万不要按喇叭,因为会吓到你正在上幼儿园的丈母娘。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暗含的就是夫妻两人差距太大,不为世人所接受,或许中国人的思想比较传统,认为结合的两个人年岁不宜差距过大,但是无论别人如何评判。杨振宁和翁帆两人依旧故我,坚持自己的选择。

眨眼间,两人早已携手走过了16个春秋,年复一年,两人很是相爱,每次出席公共场合,都是手牵手,不觉让人羡慕。结婚之后的两人,面对最多的传闻就是杨振宁“老来得子”,“两人诞下孩子”,层出不穷。前不久,有媒体报道,翁帆在医院产下一女婴,是杨振宁的骨肉,杨振宁非常开心,给翁帆上亿红包,此事传的沸沸扬扬,还有网友赞叹杨振宁真厉害!杨振宁如今已经96岁高龄,难道真的喜得一女?

不久,杨振宁和翁帆现身,两人手牵手,非常相爱,和往常一样,翁帆完全不像刚生过孩子的样子,小腹平平,两人现身证实谣言,力破传闻。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当事人现身的做法,悄无声息给了那些造谣者以打击。两人在一起,给人一种“神仙眷侣”的感觉,也许并不是像普通人心目中想的那样,婚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心灵契合,所有的身体因素可能都不是阻碍。杨振宁和翁帆的感情非常好,杨振宁曾告诉翁帆,如果我去世了,你可以再嫁。翁帆当时就急了,控诉他:“你说什么呢?”言语中饱含着不舍与指责,可以看得出来,翁帆是真心爱杨振宁。

当初两人结婚之前,翁帆也曾有过一次婚姻,所以,翁帆很清楚自己的选择,她认为杨振宁是一个值得依靠的人。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夫妻两人饱受质疑的爱情,如今很稳定,翁帆的状态也非常好,越来越优雅,能看得出来满脸的幸福。所以,选择爱的人,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内心。当然,也要适当听取别人的意见。你赞同杨振宁和翁帆在一起吗?

翁帆为97岁杨振宁产下一子(科学巨人杨振宁如今97岁)

物理似乎是我国几千年灿烂文化中一处暗影,在西方的船炮轰开国门以前,中国只有工匠,没有物理学家。随着工业化扩张,科学技术在全球遍地开花,我国的物理学也在几十年间一飞冲天。

这要归功于上世纪初兴起的留学热,数十年间大批中国优秀学者走出国门,在西方开阔的科研环境下发挥自己的才华,华人物理学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破和成就。这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便是与爱因斯坦比肩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他在世界科学殿堂中荣耀无上,但面对子女,他与天下所有的父母并无二致,都是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

一般人提起杨振宁,只能想到两件事:诺贝尔奖,以及82岁时娶了28岁的年轻妻子。事实上,杨振宁的一生绝非如此简单就能概括。他所提出的非阿贝尔规范场定理、宇称不守恒定律、杨-巴克斯特方程、量子可积系统等一系列 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凝聚态理论和方法对物理学 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成为后续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的基础。

杨振宁的科技贡献是备受瞩目的, 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普林斯顿研究院等 世界顶级研究机构和学府争相为他预留席位,邀他任教授课。

他在国内推进清华高等研究中心、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港中大数学科研所等一流研究机构的设立,将中国物理发展推到一个新的台阶。 如果说与他同时期的钱学森、邓稼先等回国为两弹一星事业献出青春、热血和生命的科学家是拓荒者,那么杨振宁就是接过他们的接力棒的播种人,将中国的科技推向更深、更远、更广阔的天地。

遇见爱情

杨振宁 1922年10月1日生于合肥 ,家中世代书香。 他4岁开始读书,6岁时随留美归来的父亲去了厦门。 第二年,父亲被清华聘任,一家人搬到北京,杨振宁在清华园里住到初中。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一家人在战火中辗转去了昆明, 杨振宁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 后来在那里做了数学代教。1944年,杨振宁遇到了一个秀美端庄、聪敏可人的姑娘—— 杜致礼 。

杜致礼当时年芳15, 是国民政府高官杜聿明的千金, 才情卓著。当时两人尚且年少,仅虽互相欣赏,但仅限于师生关系。第二年,杨振宁公费考入芝加哥大学,赴美深造,拜在爱德华泰勒门下,一直读到博士后, 毕业后被美国普林斯顿研究所聘任。 1949年,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中餐厅偶遇,时过境迁,杨振宁成了炙手可热的科学家,杜致礼的父亲被俘,家道中落。 但命运的一番扭转却促成了两人之间的爱情, 杨振宁与杜致礼陷入热恋,不久便向她求婚了。第二年,两人在美举办了婚礼, 过上了琴瑟和鸣、恩爱相守的生活。

事业与家国情怀

1949年之后的近十年间, 杨振宁的物理学研究渐渐走向高峰, 先后推出粒子复合模型、非阿贝尔规范场和宇称不守恒理论,于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将诺贝尔奖收入囊中,跻身世界顶级物理学家行列。这期间, 他与杜致礼的爱情结晶也先后出生。

1964年,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一边继续研究工作 ,一边在世界各地讲学、授课,受到各界礼遇。他借此机会宣传中国,并且在保钓运动时在美国各地宣讲, 申明中国主权问题, 对在美树立中国形象、激发留学生爱国热情起到了 很大作用 。多年间,杨振宁经常回国活动,以自己的影响力在香港、北京等多地筹措资金,设立研究所和奖学金鼓励年轻学者, 接受清华、南开等高等学府荣誉头衔 ,为国家招揽在美顶级华人学者回国任教,在各地学园奔走,尽一切可能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枯木逢春的恩赐

2003年,陪伴杨振宁走过53年的杜致礼因病离世,两人比翼齐飞的爱情佳话画上了句号,杨振宁出席活动时,身边再没有那位跨越时代的优雅中国女性的身影。2004年,年余80的杨振宁亲自到清华任教,工作重心转回国内,并且与翁帆结婚了。

82岁耄耄老科学家与28岁年轻貌美女硕士的结合引得世人一片愕然,但当杨振宁甜蜜地拉着翁帆的手出习各种活动时,人们发现翁帆与几十年前那张黑白照片中的杜致礼竟如此神似,不禁让人联想起杨振宁那句“ 翁帆是上天恩赐给我的最后的礼物 ”。一切如梦似幻,如同命运一个回环,让天人永隔的恋人隔着时空再次相遇。

2017年,杨振宁改回中国国籍,永久定居。现在,97岁的杨振宁在翁帆的陪伴下还在继续为中国科技发展铺路。而大洋彼岸,他的三个子女已经在美国拥有了各自的生活。

大儿子杨光诺

1951年,杨振宁与杜致礼结婚后第二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 。杨振宁特地按照家乡习惯,请父亲为其取名,父亲为第一个孙子取名“光诺”。光诺似乎注定要成为杨振宁的福星,几年后,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真真应了“光诺”之名。

杨光诺钟情于计算机,杨振宁非常支持他追求 自己的爱好。 高中毕业后,杨光诺考入密歇根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做了计算机工程师。

二儿子杨光宇

1958年,杜致礼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取名光宇。杨光宇对宇宙星象兴趣浓厚, 但只将其作为了一项业余爱好,最终投身化学行业,一路读到博士,毕业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杨光宇在美国开设了私人天文台,从他的天文台观测到的小行星多达两千余颗,许多以名人之名命名的行星都是他发现的。

小女儿杨又礼

1961年,在生了两个儿子以后, 杨振宁和杜致礼终于迎来了一位千金 。杨振宁希望女儿像她的母亲一样秀美端庄、聪敏过人,于是为其命名 “又礼”。 杨又礼从小梦想成为白衣天使,长大后报考了医疗专业,毕业后成了一名医护人员。

杨振宁的一生与物理分割不开,但他并没有将自己的爱好和事业强加给子女,而选择让他们自由主宰自己的人生。他在父母教育上这样说:“ 别将天才孩子作为天才去养,给他们太多压力可能会酿就悲剧 ”。他的开放式教育虽然没有再造就出科学伟人,但却让孩子们过上了他们想过的生活,拥有了他们该有的幸福。

最成功的人,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成就自己能成就的未来。最成功的教育,是教孩子快乐,让他们有尊严、有自由地生活。头衔、名望与富贵能带来荣耀和尊崇,却不能给人安宁和幸福。当父母决定为孩子选择一条注定兵荒马乱的“成功”之路时,其实正是孩子们失败的开始。

文/史海观复

96岁杨振宁喜获千金是真的吗

无稽之谈!

杨振宁老先生的贡献何止眼前的点滴,早在文革时期,当时的邓稼先就险些因为会讲英文而被判定为特务,是杨振宁老先生点名要求见邓稼先一面而侥幸活了下来。

更是邓稼先晚年因为直肠癌需要新药的时候,杨振宁从国外带了治疗癌症的药物。

一生漂泊海外的杨振宁,一生都没能在父母的身边尽孝,对于儿子的工作,老人家从来不抱怨。但是在杨振宁的心中,他明白,父亲对于自己的举动不是都满意。

杨振宁老先生在当今国际中的学术地位,以及他归国前和归国后,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所作出的贡献,绝不是任何一个毛头小子可以随意评论的,他的学术和贡献自由专业的人才能代为解读。

清华大学前校长曾说:杨先生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的一面旗帜。杨老先生为清华大学举荐了非常多的优秀人才,这就包括著名的计算机专家姚期智。

中科院院士葛墨林也曾说过:杨振宁是位尊重人的忠厚长者,什么事都可与他辩论。学术上的杨老先生不仅学问很大,而且还平易近人。

至于有人还造谣说:杨老先生96岁的时候,还有了一位千金。更是无稽之谈,他已经明确的表示过,他和翁帆之间不适合有个孩子,百年之后如果翁帆一个人带着孩子会非常的辛苦,只希望她能够再嫁个好人。

作为全世界几十年来,称得上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的杨振宁老先生,希望在继续做出贡献的同时,更加应该养好身体,安度晚年。

翁帆为97岁杨振宁产下一子(杨振宁82岁时娶28岁翁帆)

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在一个年轻女子的搀扶下,

走进了汕头当地的民政局。

等他走出来时,手中握着两本鲜红的结婚证。

站在杨振宁身旁的女子浅笑嫣然,牵着杨振宁的手慢慢离开。

这个女子就是当时只有28岁的翁帆,

她与杨振宁领了结婚证的消息,立刻吸引了各路媒体蜂拥而至。

在各种报道中,有讲述两人关系的,有批判他们是不伦之恋的,

但却鲜少有祝福他们的,毕竟那时杨振宁刚丧妻一年。

不顾世俗眼光,不顾54岁的年龄差,

两人被称为“爷孙恋”的婚姻受到了多方的质疑。

那为何他们愿意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结婚?

两人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

1 相识初拜师

1957年,杨振宁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轰动世界。

无数内地学者欢欣鼓舞,但杨振宁却犯了难。

因为当时在美国有明文规定,不准中国博士生归国,

这让杨振宁不得不留在美国,等待回国的时机。

在此期间,杨振宁在一家餐厅中邂逅了一位中国姑娘,

这个姑娘就是将门之后杜致礼。

杜致礼也在美国留学,杨振宁与她相识后惺惺相惜,

两个在异国他乡的年轻人彼此依靠,走到了一起。

不久后,杨振宁与杜致礼结婚,

两人相知相伴大半生,还一同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

1995年,杨振宁携夫人杜致礼一同到汕头大学参加会议。

接待他们的是一个19岁女孩,名叫翁帆。

翁帆活泼开朗,待人接物成熟有道,让老夫妻俩很是喜欢。

面对翁帆提出的问题,两人总会亲切地解答,

看着她真诚的目光,杨振宁觉得,这孩子是个可塑之才。

其实杨振宁并不知道,得到接待他们夫妻的机会,翁帆有多么激动。

翁帆是1976年生人,她的父亲在国学上有所研究,

因此她从小就饱读诗书,并对古典文化很感兴趣。

翁帆学习成绩优异,也很刻苦,

在高考时顺利以高分考入了汕头大学。

翁帆大一这一年,汕头大学组织了世界华人物理学会议,

需要选拔一些学生接待来宾。

翁帆当时就读于英语专业,平时表现也很突出,

因此被学校选中,负责接待杨振宁夫妇。

她没有想到,传说中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会那么平易近人。

杨振宁先生与她交谈时,总是语气温和,

连他的夫人杜致礼也十分和蔼可亲。

几天接触下来,翁帆早就将杨振宁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而杨振宁也乐得收翁帆做自己的学生。

于是,在杨振宁夫妇启程离开汕头大学时,

他们与翁帆交换了联系方式。

之后的日子里,翁帆常常向杨振宁请教学术问题,

每次杨振宁都会悉心为她解答。

早期时,杨振宁长居美国,

两人通话次数不多,每次都只能聊聊学术。

等到后期,杨振宁回国小住,翁帆便会跑到他家里请教。

这时除了学习上的问题,翁帆也会与老师聊聊生活上的困扰,

杨振宁便会凭借着多年的经验,给翁帆一些建议。

每次去拜访老师,翁帆都会留下来帮杨振宁夫妇做些家务。

杜致礼也会留她在家吃饭,待她如自己的孩子一般。

杨振宁的大儿子杨光诺回忆,曾经母亲还向他夸奖过翁帆,称:

“你们对我的照顾,还不如翁帆这个小姑娘。”

大学四年转瞬即逝,翁帆顺利毕业,前往深圳工作。

在此期间她遇到了一位来自香港的同事,两人很合得来,

没过几年便在香港注册结婚了。

那时,翁帆一直与杨振宁夫妇保持着联系,

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也会向老师夫妇请教,寻求帮助。

翁帆本以为会这样平淡地生活下去,

可没想到,枯燥乏味的生活消磨了爱情的热烈。

她与丈夫常常吵架,几乎事事都要争吵几句,

时间一久,翁帆觉得这样的生活太过疲惫,

因此主动结束了这段未满两年的婚姻。

没有了婚姻爱情的束缚,翁帆决定继续学习充实自己。

2002年,翁帆考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为了翻译系的一名研究生。

2003年,杨振宁无法忍受久居国外,迫切想要回到熟悉的祖国生活。

就在他准备好一切即将启程时,噩耗传来了。

杨振宁的妻子杜致礼因病突然逝世,杨振宁伤心欲绝。

痛失爱妻让杨振宁一度郁郁寡欢,直到他在妻子的葬礼上再次见到翁帆。

翁帆担心杨振宁伤心过度伤害身体健康,便一直与他聊天。

之后,翁帆常常与杨振宁书信沟通,

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杨振宁放下悲痛,重新振作起来。

此时,两人的关系不再如以往那般局限于师生,

而是逐渐将对方视为同龄朋友一样交流。

2 学生变红颜

丧妻之痛在翁帆的安慰下,日渐缓解。

而翁帆也因为杨振宁的一封封书信,逐渐打开了离婚失恋的心结。

两人因书信更加了解彼此,杨振宁对翁帆的那份欣赏也转变为了倾慕。

杨振宁在信中告诉翁帆,当年为了能继续探究物理学,

他不得不放弃中国国籍,选择拿着绿卡留在美国。

但这一行为引起了国内大众的不满,

认为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便背弃了祖国。

翁帆看到这封信后,回信给杨振宁,

告诉他做得没有错,爱国或许未必只在于国籍。

其实在那个时候,大哥大早已盛行,

更别提座机这样几乎家家必备的家具。

但翁帆和杨振宁一直执着于写信沟通,

仿佛这样会更加真诚,更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思绪和情感。

随着两人互寄的信件越来越多,

他们的师生情、友情,也升级为了爱情。

“无悔我爱,惟余欣喜,有意逃出,心已陷入。”

翁帆曾在信中,用英文写下这段话告白杨振宁。

杨振宁见此心中了然翁帆对他的情感,

而恰巧他也对翁帆动了真情。

于是,在回信中,杨振宁写道:

“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苍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欣喜。”

在杨振宁看来,翁帆让他的生活重新充满了生机。

互诉情长之后,翁帆有些犹豫,

她知道自己与杨振宁相差54岁,虽然两人惺惺相惜,

但他们的爱情却不会被世俗所理解,更别提宠爱她的父母。

翁帆没有明确的将自己的顾虑告诉杨振宁,

可细心的杨振宁还是觉察到了她的担忧。

2004年,杨振宁向翁帆发出邀请,两人相约一同到北海旅行。

在明媚的阳光下,和煦的微风中,杨振宁与翁帆一前一后踩着双人脚踏车。

那一刻,世俗被抛在了脑后,他们的世界里只有爱情,只有彼此。

翁帆的心在一点点松动,她放下了对世俗眼观的担忧,

只想在短暂的人生中,追寻属于自己的一份真爱。

这次北海之行让翁帆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离过一次婚后,她深知找到真爱不易。

年龄不应该成为追求爱情的障碍,

她愿意跨越世俗的目光,与杨振宁并肩而立。

杨振宁也没有辜负她的勇敢,两人回到北京之后,他向翁帆求婚了。

翁帆欣然应允,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

翁爸爸翁妈妈虽然担心女儿会饱受舆论压力,但还是支持了女儿的选择。

于是在2004年12月,杨振宁与翁帆回到了他们初相识的城市汕头,

在民政局领证,正式结为夫妻。

不久后,媒体的报道铺天盖地袭来,

有说翁帆贪图杨振宁名利钱财的,也有说杨振宁贪图翁帆的年轻美貌的。

在大多数人眼中看来,他们的婚姻是一场交易。

两人各取所需,打着各自的算盘,完成了这段跨越54岁年龄差的婚姻。

其实在这段时间里,杨振宁承受的舆论压力远高于翁帆。

更主要的是,此时杨振宁刚刚丧妻一年。

此时续弦,并且是和认识多年的翁帆结婚,让不少人猜测两人是否早有情愫。

而杨振宁可能并不爱杜致礼,早年间的恩爱夫妻或许都是假象。

翁帆一直都被质疑是不是真的爱杨振宁,

为了回应此事,她在一次采访中透露了心声。

“当你崇拜的男人对你表达了喜欢,或者是爱的时候,你就很容易爱上他了。”

后来翁帆曾用一句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

来形容自己对爱情的选择: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人烟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人生。”

无数的舆论铺天盖地袭来,可杨振宁和翁帆早有预料。

如果两人结婚,就意味着一定要承受流言蜚语的话,那他们也甘之如饴。

外界的纷扰没能打断两人生活的节奏,

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过着小日子,偶尔还会浪漫地结伴旅行。

3 甜蜜忘年恋

虽然杨振宁做好了被舆论侵扰的准备,

但他依然担心,自己的三个子女无法接受年轻的翁帆。

毕竟翁帆比他最小的儿子还要小15岁,

孩子们如何能接受翁帆成为长辈这样的事实呢?

不过好在,杨振宁的子女都很能理解父亲,因此并不排斥翁帆的存在。

此时杨振宁已经回国居住,但他的三个儿女都还定居海外。

有翁帆在父亲身边照顾,他们也减轻了一些负担。

杨振宁的大儿子杨光诺,曾经这样评价翁帆: “翁帆是个善良的女孩。”

没有过度夸耀,也没有表现不满,

看来翁帆与杨家儿女相处得还算和谐。

解决了翁帆与子女之间的问题,

杨振宁松了一口气,他终于可以和翁帆过上自得其乐的生活。

不过舆论似乎并不想放过他们,

就在人们逐渐遗忘这段“爷孙恋”的时候,

有媒体爆出,翁帆怀孕了,这一年翁帆30岁。

翁帆在上一段婚姻中并没有生育,

因此很多人都猜测,她会渴望生下自己的孩子,

并且“母凭子贵”,稳夺杨家财产。

但事实上翁帆并不在意这些,她在乎的始终都是一份纯粹的爱情。

当时美国的记者闻讯致电杨振宁,第一句话就是祝贺杨教授喜得贵子,

这让夫妻二人十分无奈。

翁帆决定继续进修读书。

于是她经过努力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专业,开始研读博士研究生。

当时这件事一经爆料,就有很多人猜测,

翁帆是不是依靠杨振宁的关系,才能成为清华的博士生。

但事实上,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

首先杨振宁与翁帆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

其次清华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据说,翁帆上清华之后,

清华的新闻负责人曾出面回应了相关问题。

负责人称,翁帆是以香港居民身份申请的博士学位。

而这个香港户口,其实是翁帆与第一任丈夫结婚时获得的。

对于翁帆来说,自从她与杨振宁的情侣关系公开后,

各种流言蜚语似乎就没有停止过。

因此她也已经开始习惯,不去理会这些,

毕竟杨振宁对她的爱,足以抵御一切纷纷扰扰。

要知道,杨振宁能融入她的生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以往的杨教授总是沉浸在物理知识的海洋里探究,

很少去看一些年轻人喜欢的书籍。

但为了能增进和翁帆之间的交流,杨振宁会认真地阅读翁帆读过的书。

过去,杨振宁鲜少会观看影视剧,但当他看到翁帆在看《孝庄秘史》时,

他也忍不住想要陪着翁帆一起看,一起讨论剧情,消磨时间。

两人有时也会什么也不做,杨振宁便会给翁帆讲他过往的经历,

讲翁帆未曾见过的陈年岁月。

这时,翁帆总会特别有耐心地聆听,虽然她不曾参与杨教授的过去,

但能了解他的过往,大概也算是一种陪伴。

翁帆嫁给杨振宁之后,也改变了很多习惯。

她最先学会的就是早睡早起,这是为了配合杨振宁的作息时间。

曾经翁帆很喜欢喝咖啡熬夜,可为了杨振宁她几乎戒掉了咖啡。

翁帆会细致的将一天分成几个部分,

何时学习,何时与杨振宁聊天,何时做家务等等。

对于她来说,似乎如此才能更好的陪伴爱人。

他们虽然被世人称为“爷孙恋”,但两个人在生活中却和普通情侣一样。

杨振宁会在翁帆生病时,悉心照料她,

也会在比她早起时,特意放轻脚步走出卧室。

谁能想到,杨振宁对翁帆的宠溺,会不亚于热恋中的年轻人。

自从两人结婚之后,杨振宁每次出席讲座或会议,总会带上翁帆。

而翁帆则会温柔的牵着他的手,与他坐在一起。

翁帆很少搀扶杨振宁,尽管杨教授已经七八十岁,

但他并不服老,而是希望能和翁帆如普通夫妻一般并肩而立。

不过,杨振宁的听力和年轻人相比,还是退化了不少。

有时在出席活动的时候,杨振宁听不清对方说了什么,

就会侧头将耳朵靠近身边的翁帆。

而翁帆总能明白杨振宁的意思,便会耐心地将对方说的话复述给杨振宁听。

杨振宁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到了80多岁,不可能不想到他的生命是有限的,

跟一个年纪很轻的人结婚,很深刻的感受是,

这个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在某种方式上做了延长。”

4 爱情无界限

有媒体报道称,杨振宁与翁帆之间的婚姻是各取所需,这或许不无道理。

杨振宁表示,他不希望会在丧妻之后颓废的孤独终老,

而翁帆的出现,无疑帮助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杨振宁偶尔也会陪翁帆回娘家见父母。

翁帆的父母实际上都比杨振宁小,

因此他们没法如平常家庭一样称呼彼此。

杨振宁会称呼“岳父岳母”为翁先生、翁太太,

而他们则会管杨振宁叫杨教授。

翁爸爸翁妈妈与杨振宁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

他们会一起出去旅游,也会坐在一起饮茶聊天。

翁帆的父亲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小帆愿意为照顾杨教授的晚年生活做出牺牲,这是一种美德,也是光荣。”

可见翁家还是很赞成翁帆的这段婚姻。

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有爱人的倾心相伴,

翁帆把这段不为世人所接受的婚姻,经营得井井有条。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与配偶浪漫生活,

互相交流心声,与对方家庭也能和睦相处,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翁帆和杨振宁做到了。

“我知道我身体始终会出问题的,也许是五年内,也许是明天,

但是如果我走了,我希望我的夫人可以改嫁,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爱一个人大概会无条件地偏向她,

甚至将她失去自己的未来,也一并规划好。

可能是杨振宁的这番话,让翁帆更加注意他的健康情况,

翁帆常常会给杨教授熬一些补药。

不过杨振宁表示,他不认为这些补药有作用,

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一直很好,但他不想辜负翁帆的一片心意。

在翁帆考下驾照前,夫妻二人出行,

一直都是由杨振宁,来充当司机的角色。

直到杨教授85岁时,他才开始放手让妻子来开车。

因为两人不愿宅在家中,所以常常外出旅行,开车便成为了一件常事。

在翁帆刚开始开车的那段时间里,她总是会有些胆怯。

那时两人一起在香港游玩,驾车开往一座山的山顶,

紧张的翁帆没留神错把油门当成了刹车。

结果车子停下来的时候,他们距离悬崖只剩3米的距离了。

翁帆被吓坏了,而杨振宁则笑着安抚妻子,

还说她胆小,以此来宽慰她。

2021年10月,杨振宁出了一本《晨曦集》。

在书中有一张拍摄于2018年的照片,

这是杨振宁的子女回国探望他时,拍摄的全家福。

在照片中,翁帆与他们一同合影,几人在一起显得其乐融融。

很多人都在猜想,大概是杨教授的子女也都过得不错,

因此不会和翁帆计较分割父亲财产的问题。

但事实上,据知情人士爆料,在杨振宁的遗嘱中,

翁帆唯一分得的一套房子,是他在清华大学的一处住所。

这套房子产权属于清华大学,翁帆对其仅保留居住权,

也就是说,如果杨振宁离世,翁帆是否还能住在这套房子中,还未可知。

如今杨振宁身体状况依然不错,他还能牵着翁帆的手,打理自己的小家。

在近期的合照中,他们还会穿着情侣装,

一同外出,俨然刚恋爱时的模样。

谁也没想到,两人已经结婚18年了,

杨振宁陪伴翁帆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翁帆给了杨振宁晚年生活一份活力与浪漫。

在接受杨澜的采访时,翁帆曾说:

“感谢杨振宁,让我一直以来,

享受的都是象牙塔般的宁静生活,我喜欢这种生活。”

翁帆和杨振宁的婚姻得到了舆论的质疑,

54岁的年龄差,让翁帆被世人诟病为借杨振宁上位。

但他们在这段婚姻里对彼此的改变,以及互相充满爱意的书信,

都在向世人证明浪漫不分年龄,爱情和婚姻也不该被年龄所束缚。

两人改变了人们对老夫少妻的固有认知,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这段婚姻过成了童话的模样。

杨振宁今年正好百岁,而翁帆也快年满50,

他们的婚姻还将继续,他们爱情依然为世人所倾羡。

杨振宁老来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