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浦东新区概况

2024-10-10 00:17 来源:蝶族生活网 点击:

中国浦东新区概况

浦东新区是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浦东南面与奉贤区、闵行区两区接壤,西面与徐汇区、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五区隔黄浦江相望,北与崇明岛隔长江相望。 全区面积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10万人,现辖12个街道、24个镇。[1]2016年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9.70万人。[1]2016年7月,随着崇明区的设立,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市第二大的行政区。[2]2017年,浦东新区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3]2017年,浦东新区市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4]2018年7月30日,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联合发布2017-2018年度中国最佳管理实践智慧城镇25强名单,浦东新区在列。

历史沿革

南北朝时梁大同元年(535年),隶属于昆山县信义郡。

唐天宝十年(751年),立华亭县后,为华亭和昆山县东境的海滨之地。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析昆山东境立嘉定县后,分属华亭、嘉定2县。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华亭县东北部分立上海县,分属上海、嘉定2县。

清雍正三年(1725年),上海县析东南部立南汇县,嘉定县析东境地区立宝山县,此时分属上海、南汇和宝山3县辖地。嘉庆十五年(1810年),由上海、南汇两县析设川沙抚民厅。

辛亥革命(1911年)时,改川沙厅为川沙县,直隶江苏省。民国十六年(1927年),成立上海特别市后,南起杨思北至高桥的沿黄浦江地区划归上海特别市。

1950年,南汇县北部地区(29个乡)划入川沙县,此时为上海三区(杨思、洋泾、高桥)2县(川沙、上海)所管。

1952年,从杨思、洋泾区划出沿江一带设东昌区。

1956年,杨思、洋泾、高桥3区合并成东郊区。

1958年,东郊、东昌2区合并成立浦东县;同年,上海、川沙2县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这时即为上海市的浦东、川沙、上海3县之地。1958年8月,浦东县下设耀华、艾镇、严桥、孔桥、泾南、二塘、海滨、凌桥、金桥、陆行、张桥、东沟、高东、高南15个乡和高庙、塘桥、周家渡3个街道。浦东首次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得到确认。1961年,浦东县撤销建制,其农村地区划归川沙县,并将沿黄浦江边的高庙地区划归杨浦区。

1984年,再将沿黄浦江的塘桥、陆家嘴、洋泾一带划归黄浦区,把周家渡至杨思等沿江地区划归南市区。此时,除沿江地区由上海市的南市、黄浦、杨浦3区管辖外,其他地区仍隶属川沙县、上海县(1992年上海县与闵行区合并成立闵行区)。

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策开发浦东。

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撤销川沙县,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的浦东部分。

1993年1月,浦东新区正式成立(党工委和管委会)。3月,杨浦区歇浦路街道、南市区浦东地区的周家渡、塘桥、南码头、上钢新村4个街道及杨思镇、原上海县的三林乡及黄浦区的浦东部分正式划归浦东新区。

2009年5月,国务院同意撤销上海市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驻花木街道世纪大道2001号。